魅力云南网

探寻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之旅——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作品展在杭州开幕

头条 来源:晨报之声 16039℃

10 月 8 日上午,一场汇聚艺术精粹与文化底蕴的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作品展在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浙融媒中心、杭州大名书画艺术研究院主办,众多领导、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场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盛会,开启了一场探寻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之旅。

浙融媒中心总裁吕帅先生首先发表开幕致辞。他说,我们致力于通过“融媒+艺术”的创新形式,打造艺术家个人IP与文创衍生品,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再生。他强调,本次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作品展不仅是一场汇聚名家佳作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探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吕帅先生特别感谢了孟老师、翟老师、苏老师及哥小兔团队在展览布展与赞助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让这场高品质展览得以顺利呈现。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0331_272.jpg

杭州大名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苏雪峰作为艺术家代表致辞。苏雪峰院长同时还是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国际岩画研究会杭州分会会长和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分会书画院院长。他从中国画与儒释道思想的深度融合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画中笔法、墨法、章法的独特艺术内涵。苏院长指出,中国画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每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都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在分享中,苏院长还提及吴昌硕等艺术大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文化自信。

哥小兔代表叶总作为友方代表致辞。他介绍说,哥小兔起源于台州黄岩,现在已在杭州滨江区设立了运营中心,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消费链路,实现消费券在美团、飞猪、淘宝等平台的无缝对接。未来,哥小兔将进一步探讨与艺术项目的深度融合。

吕帅对哥小兔在线上运营方面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些丰富的经验可为文化项目赋能。他进一步提出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的可能性,认为可以做一个以线下展览为基础,延伸打造个人IP、作品增值及艺术品交易平台的长期规划。

苏雪峰院长结合专业的绘画技法与资深的收藏视角,对陈佩秋、陈树人、吴昌硕、陆维钊等艺术名家的代表作进行了细致解读。他从作品的构图布局、用墨技巧入手,深入剖析其中的意境营造,引导观众感受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与艺术思想。他特别强调,优秀的艺术画作所传递的精神内涵远胜于其市场价值,这些展出的名家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高度,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值得每一位艺术爱好者深入品鉴与学习。通过现场创作演示,进一步解读中国画的玄妙之处,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传统国画的艺术魅力。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0420_691.jpg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中华美术精神的溯源与传承。我们期待与观众一道,在笔墨流转间读懂不同时代的艺术追求,在与名家佳作的对话中,感受中华绘画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之美,开启一段贯通古今、感悟艺术真谛的文化之旅。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现场展示的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画作均开放购买渠道,若有收藏意愿或艺术投资需求,可在参观过程中咨询现场工作人员,把握收藏名家作品的难得机会,切勿错过这场集观赏、收藏于一体的艺术盛宴。

画展地址:

浙融媒中心城市会客厅

(杭州市上城区三昧庵巷5-7号)

部分佳作

一智和尚

张莘 清早期花鸟画

张莘(1781~1820年)为清代乾、嘉时期的画家,初名昆,字秋谷,号西泠钓徒,擅写花卉,兼作山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游日本,对江户时代的日本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后回国,顾洛得其传。

张莘早期多画墨竹,中年后多作设色花卉,设色秀丽,惜乏清逸之趣。花卉专师恽寿平,书亦类似。山水宗倪瓒,兰竹师吴镇,墨梅得王冕法。

张伯驹,潘素册页

在20世纪的墨香长卷中,张伯驹与潘素这对艺坛伉俪,凭借非凡的造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伯驹的绘画,擅以梅、兰、竹、菊寄予文人情怀,风格简洁淡逸,雅致高古。张伯驹的笔墨与潘素的丹青,在二人佳偶天成的世纪姻缘之外,联袂成就了一段书画双璧的艺苑传奇。潘素笔下的青绿山水“神韵高古,直逼唐人”,张伯驹的题款,或点染意境,或注解源流,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丁宝书

丁宝书,字云轩,别署芸轩,号懒道人、幻道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人。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恩科副贡。自幼酷好国画,从同邑高研五习翎毛花卉。旋宗恽寿平,兼以写生。晚年精参华岩,所作神采生动,古艳雅逸,无时习。任上海文明书局编辑,辑印中华古今画范、张子祥课徒画稿,均足津梁后学。著芸轩画萃、题画诗集。卒年七十一。

民国陈鹤章

陈鹤章(近代),民国时期名家,曾卖画于海上,有声于时,所作山水气势磅礴,青绿相间,功力深厚。

徐世昌 对联

徐世昌早年科举出身,浸润于传统书艺深厚土壤,后虽涉足政海,那份文人风骨却始终未曾磨灭。观其行草,在点画之间,既有“二王”一脉的飘逸流美,又蕴藏着颜真卿般的筋力刚健。字势连绵处如行云流水,转折顿挫时又显沉着痛快,笔锋流转中,可见其将文人雅士的潇洒情怀与士大夫的端庄持重,融于一体。

王福庵 作品

王福庵1904年同丁仁、吴隐、叶铭创建了西泠印社。1920年供职于国民政府印铸局,一生创作印章作品2万余方,钤印谱103册之巨。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精于篆刻,初师“浙派”,又兼取“皖派”之长,自成一家。1910年后与吴昌硕、赵时枫鼎足而立。代表作品有《说文部属检异》《福庵藏印》等。

明代安徽汪中,曹鹏

汪中,字无方,明末清初歙县人,《歙县志》记载:“画翎毛、山水、人物,精擅一时,汪鸿、汪亦午俱得其传。”安徽博物院藏《湖石蛱蝶图》,继承了宋代“院体”笔法,勾花填色,精妍工丽。叶以浓墨勾筋,线条骨力圆韧;枝干以“没骨”写就,穿插得体;蛱蝶、蜻蜓张翅纷飞,闻香起舞,勾绘细腻清秀,意态生趣盎然;湖石以石青罩染,墨色相溶,姿态奇秀。重彩、没骨、水墨相得益彰,清雅怡人。画中无款,钤有“汪中之印”“无方”白文方印。

曹鹏,字云程,明末休宁人,善绘花鸟。安徽博物院藏《秋香传桂图》,绘丹桂飘香,玉兔相戏,皮毛光洁细腻而富于质感,形象生动;晕写石廓迅疾酣畅,墨韵淋漓,点苔聚散有致。勾花写叶,柔韧细劲,浓墨勾筋,线条圆润饱满,没骨写枝干,草丛、苍苔随意草写,赋色清丽蕴藉,用笔以工带写,取法林良、吕纪,既有“院体”的妍丽工致,兼取沈周粗笔水墨写意,相互映衬,充满大自然的野逸之趣。款题“云程曹鹏写”,下钤“新安休邑”白文方印。从内容与形式看,此为祝寿图。

更多佳作尽在画展现场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探寻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之旅——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作品展在杭州开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